在劉備的手下中,龐統爲何是唯一一個可能守住荊州的人?

本文已影響1.83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備手下,只有一人可守住荊州,可惜他英年早逝了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大意失荊州”是很多人認爲荊州丟失的原因,不過這顯然是把荊州丟失的原因看得太簡單了!

漢中之戰,劉備取得大勝,之後關羽又在荊州一帶發動了襄樊之戰,率軍進攻了樊城。在樊城戰場,關羽打得非常順利,不僅將曹魏名將曹仁打得龜縮城池,不敢接戰,而且將曹軍的增援部隊打了個全軍覆沒,令天下震動,嚇得曹操都差點遷都了。就在關羽準備高歌猛進,繼續擴大戰果時,他的後方卻遭到了偷襲,而偷襲他的人竟然是名義上的盟友孫權!

最終,關羽後方被吳軍攻佔,關羽只能率軍回援,搶奪荊州。然而當關羽走到半路的時候,又一個壞消息傳來,這便是江陵城失守。江陵作爲關羽在荊州的治所,城高牆厚,關羽大部分手下的家人就在江陵城,這座城池丟失,意味着關羽軍隊的命脈被吳軍掌控住了,關羽沒法和吳軍硬碰硬了。也正是因爲很多士兵的家人都被吳軍俘獲,他們擔心家人的安全,不敢和吳軍作戰,所以關羽軍隊出現了大量逃亡,最終關羽見大勢已去,只能往益州方向突圍,最終被吳軍截殺!

荊州丟失,直接原因是孫權背盟,偷襲了關羽後方。而孫權爲啥能夠對關羽一擊即中,順利拿下關羽統治這麼多年的地方,大家普遍認爲,這是因爲關羽後方防備薄弱,他將大部分軍隊都調往了樊城前線,去和曹軍作戰了,所以後方空虛,給了孫權可乘之機。說白了,就是因爲關羽大意了,沒有留下足夠的兵力防備孫權,才導致荊州被襲。

在劉備的手下中,龐統爲何是唯一一個可能守住荊州的人?

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比較認同“關羽大意失荊州”的這個看法,認爲這是個小概率事件,是因爲關羽大意了,不然荊州不會丟。但是當大家對三國越來越瞭解後,開始挖掘荊州丟失的更深層次原因時,關羽的性格問題被挖了出來,許多人認爲,荊州之所以丟失,是因爲關羽性格高傲,不僅把孫權給得罪了,還把內部的糜芳和傅士仁這種老功臣給得罪了!

據《三國志》記載,孫權爲了表示和劉備的盟好關係,曾經派出使者向關羽提親,想爲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以達到兩家盟好的關係,結果關羽不僅不同意,而且辱罵孫權的使者,令孫權非常憤怒,兩人開始結惡!後來在襄樊之戰中,關羽又縱兵劫掠了孫權轄區的糧草,於是孫權立馬翻臉,派兵偷襲了荊州。

另外據《三國志》記載,關羽爲人高傲,歷來比較輕視糜芳和傅士仁,而這兩人都是劉備集團的老功臣了,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傅士仁是從北方跟過來的老部下,他們和關羽算是熟識了,接受過戰爭考驗的老同志了,結果關羽非常看不起他們,在襄樊之戰中甚至還威脅他們二人,若是糧草無法供應上,就要處理他們,令他們非常害怕。最終,當孫權殺過來時,他倆直接選擇了投降。

《三國志》:先是權遣使爲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在劉備的手下中,龐統爲何是唯一一個可能守住荊州的人? 第2張

通過三國志中的這兩份記載,我們可以發現,關羽這個人是非常高傲的,對內,他無法和老功臣糜芳傅士仁搞好關係,對外他得罪了孫權,於是大家都認爲,是關羽的高傲害了自己!若不是他如此高傲,得罪孫權,孫權怎麼會突然去和曹操結盟?若不是他如此高傲,得罪同僚,糜芳傅士仁怎麼會選擇開城投降?要知道當年劉備在徐州被打得那麼慘,這兩人也沒有背叛劉備啊!

以上兩個觀點,便是現今網絡中對於荊州丟失原因的主要看法!也正是基於這兩種看法,大家開始討論到底誰可以守住荊州!

以“大意失荊州”的觀點來看,關羽是因爲粗心大意,調走了太多荊州的防守力量,所以應該換個心細之人來防守,這樣的話,換上趙雲和魏延就比較合適,張飛肯定是萬萬不能的。

以“關羽高傲失荊州”的觀點來看,守衛荊州的人必須要比較謙遜,能夠對內搞好關係,對外強硬而不至於讓孫權難堪,這樣的話換上趙雲則比較合適。原因很簡單,張飛脾氣火爆,他對孫權可做不到心平氣和,魏延資歷低,對內不足以壓服衆人,黃忠是降將,資歷不足,馬超有能力,可劉備不敢將馬超放在荊州,他會擔心馬超背叛他,畢竟當年馬超爲了權力,可是不顧親生父親的安全!

綜合來看,站在以上兩種觀點的角度中,其實趙雲是最適合去守衛荊州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本文是並不認同的!

在本文看來,劉備的手下中,只有一人能夠守住荊州,這個人既不是關羽,也不是趙雲,更不是魏延,而是龐統!爲何這麼說,因爲劉備的手下中,只有一人看到了荊州的危機!

在劉備的手下中,龐統爲何是唯一一個可能守住荊州的人? 第3張

一說起荊州,衆人自然會聯想到隆中對的戰略,佔荊州、奪益州,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待天下生變,兩路北伐,則可問鼎中原!看起來這個戰略是非常正確的,而且劉備按照這個戰略實施,最終也確實佔領的三分之一的天下,成就了帝業,但衆人沒有看到的是,此戰略背後隱藏着一個極大的危機,也正是這個危機,導致了荊州的丟失,導致了劉備無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一統天下!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他將荊州描述得非常美好:“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也正是因爲荊州富饒,且有巨大的地理優勢,所以諸葛亮非常強調荊州的重要性,認爲劉備必須佔領荊州,而且要以荊州爲基地,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諸葛亮想佔領荊州,曹操也想佔領荊州,更爲重要的是,孫權對荊州的野心也非常大!說白了,荊州就是一個四戰之地,所有人都想要吃掉他,“東和孫權”的這個戰略根本行不通!孫權早晚會對荊州動手!然而如此巨大的危機,所有人都沒有看到,只有龐統瞭然於胸!

《九州春秋》: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和諸葛亮的認知完全不同,龐統認爲,荊州現在不僅不富饒,反而荒殘了,人才殆盡了。之前的地理優勢,現在也變成了劣勢,東邊孫權虎視眈眈,北邊曹操兇相畢露,靠着荊州來實現鼎足之計,分別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快拿下益州,否則劉備早晚被孫權或者曹操吃掉!

在劉備的手下中,龐統爲何是唯一一個可能守住荊州的人? 第4張

從龐統的這番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唯一一個明言孫權野心之人!不排除劉備集團內部有高人,知道孫權想要吞併荊州,但沒有任何一人主動提出來,只有龐統當着劉備的面暗示出了孫權的野心,勸劉備儘快去進攻益州,不然等孫權統一了江東內部,開始對荊州動手,那麼劉備腹背受敵,就真的慘了!

綜合來看,當劉備集團衆人都被諸葛亮的隆中對說服,認爲應該聯合孫權,共抗曹操時,只有龐統看出了此戰略中的巨大危機,知道孫權也是一代雄主,不可能不想一統天下,他對荊州的渴望與劉備對荊州的渴望是完全相同的,雙方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所以必須防備孫權!也正是因爲只有龐統有這種憂患意識,由他主政荊州,荊州才能牢牢地掌控在蜀漢手中!不然即便換上趙雲,孫權仍然會想方設法的偷襲,而趙雲又是出了名的聽諸葛亮的話,他若是一味堅持諸葛亮的“東和孫權”戰略,最終的下場很可能和關羽差不多!

遺憾的是,龐統如此大才,最終竟然稀裏糊塗地死在了進攻益州的戰場上。演義中說龐統是被益州猛將張任伏擊殺害於落鳳坡,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史中的龐統,其實是死於流箭之下,並非死於伏擊!

《三國志》:進圍雒縣,統率衆攻城,爲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

可惜可嘆,龐統看到了隆中對的危機,看到了孫權對荊州的野心,他是唯一一個有可能守住荊州的人,結果卻英年早逝了,真是天妒英才,天亡漢室啊!自龐統戰死,其實劉備的成就基本就被限死了,他這輩子最多三分天下,再也不可能問鼎中原,一統天下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