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有沒有流亡日本?民間爲何有這樣的傳說?

本文已影響1.74W人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楊貴妃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楊貴妃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那傳奇的一生,曾觸發多少騷人墨客的生花妙筆,他們或吟詩填詞,或著文立說,其間有譏諷、有同情,褒揚貶抑,不一而足,堪稱洋洋大觀。

然而,她的最終結局如何呢?有一種說法是楊貴妃在馬嵬驛沒有被縊死,而是由陳玄禮、高力士合謀,以替身法,使她逃出虎口,繼而東渡日本,在東鄰友國壽終正寢。“軍中主帥陳玄禮憐貴妃貌美,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密謀,以侍女代死。高力士用車運來貴妃屍體,察驗屍體的便是陳玄禮,因之這一以假代真的計謀得以成功,而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飛快南逃。大約在今日上海附近揚帆出海。經過海上漂泊,來到日本久谷町久津。”

唐玄宗平定安祿山之亂,回駕長安,因思念楊貴妃,命方士出海搜尋,到日軍久津向貴妃面呈玄宗佛像兩尊。貴妃則贈玉簪以爲答禮,命方士帶回獻給玄宗,雖然互通了消息,但楊貴妃未能迴歸祖國,在日本終其天年。”

楊貴妃究竟縊死於馬嵬驛還是東渡日本久津終其天年?根據我國曆來史籍記載。答案都爲前者。唐人李肇在其《國史補》中記載說:“玄宗幸蜀,至馬嵬驛,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馬嵬店媼收得錦勒一隻,相傳過客每一借玩,必須百錢,前後獲利極多,媼因至富。”楊貴妃死於馬嵬驛的一座佛堂梨樹下,確鑿無疑,而且運屍時,楊貴妃腳上的一隻鞋子失落,導致一位老婆婆藉此大發其財。

楊貴妃有沒有流亡日本?民間爲何有這樣的傳說?

此後,無論《舊唐書》還是《新唐書》以及清人岑建功所輯的《舊唐書逸文》,都說楊貴妃被縊死於馬嵬驛,與李肇所記載的無甚異詞。《資治通鑑》博採衆家之說,記載得較爲詳細:馬嵬驛前,護駕的三軍將士誅殺了奸佞楊國忠之後,仍然不肯繼續前進,唐玄宗親自下令,還是無效,便要高力士問陳玄禮,原因何在?

陳玄禮說:“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聽後,起初不肯割愛,“倚杖俯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錄韋諤前言曰:”今衆怒難犯,安危在晷刻,願陛下速決!‘但唐玄宗說:“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謀反?’”這時就連高力士也一反常態,對玄宗說:“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己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視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唐玄宗見高力士也站在三軍將士一邊,知道事已難回,只得“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並且“輿尸置驛庭,召玄禮等人視之”。這樣才使三軍將士“始整部伍爲行計”。

正典史籍是這樣記載,稗史、傳奇也如此。元和元年(806 年)冬,白居易任盩厔縣尉,他的好友陳鴻和王質夫也寓居該縣。一天,他們遊覽仙遊寺,談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感慨異常,王質夫建議白居易以此爲題寫詩,白居易寫了膾炙人口的《長恨歌》,陳鴻寫了《長恨歌傳》。陳鴻是位史學家,他雖然把《長恨歌傳》作爲傳奇來寫,但文中所述仍是史實。

楊貴妃有沒有流亡日本?民間爲何有這樣的傳說? 第2張

在寫楊貴妃縊殺於馬嵬驛一節時,他這樣記敘道:楊國忠處死後,“左右之意未決。上問之。當時敢言者,請以貴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牽之而去。倉皇展轉,竟就死於尺俎之下。”

楊貴妃死於馬嵬驛,日本一些著名的學者也持這一說法。例如,日本當代著名作家、漢學家、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井上靖先生,他在收集了大量史實的基礎上,以細膩的筆調,寫了長達14萬多字的《楊貴妃傳》,把這位傳奇人物的悲歡離合,描寫得暢酣淋漓。

然而也有人認爲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驛,而最終當了女道士。如上世紀20年代末期,俞平伯在《小說月報》第二十卷二號上發表的《< 長恨歌> 及< 長恨歌> 的傳疑》一文,認爲楊貴妃並不死於馬鬼坡,死於馬前的“峨眉”是另外一個人,很可能是用了掉包之計。

因爲玄宗回朝,改葬貴妃,但是“馬鬼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沒有找到貴妃屍首,後來又差方士尋找,“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白居易在這裏暗示楊貴妃尚在人間,所謂“貴妃居海上仙山”者,無非是一段曲筆。

俞氏認爲,根據白居易《長恨歌》所述,楊貴妃當是流落到了女道士院。唐代女道士院即娼家妓院,也就是說楊貴妃當了娼女。這對玄宗說來真可謂“此恨綿綿無絕期”了!

楊貴妃是死於馬嵬驛,還是逃出當了女道士,抑或東渡日本?看來解開此謎,還需要中日兩國學者的共同努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