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當初延續殉葬制度 朱元璋死後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本文已影響1.01W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朱元璋殉葬制度,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需要注意的是,朱元璋不是“恢復”,而是“延續”殉葬制度。

殉葬,這是一個殘酷的名詞,在古代中國歷史中,殉葬既是“臭名昭著”,卻也被一些君王所推崇。

朱元璋當初延續殉葬制度 朱元璋死後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隨着封建社會的建制完成,社會人權的提高,殉葬才逐漸消失,在秦朝之後的中原文明歷程中,漢民族鮮有“殉葬”之制,而且對於某些統治者而言,殉葬本身就是違法的。

直到五代之後的遊牧文明稱霸中原,殉葬又再次出現。

其實殉葬的出現特點非常明顯,那便是:奴隸制社會的一種派生物。

遼朝開國皇帝爲耶律阿保機,雖說遼朝乃是封建王朝,可耶律阿保機本人以及契丹民族原本的社會形態,就是遊牧民族和“奴隸制社會”,因此遼朝、金朝都有“殉葬”之事,統治者對此十分熱衷。

所以說,明朝太祖朱元璋的“人殉”,不是恢復,而是延續。

元朝繼承的乃是金朝的大統,而且當時的蒙古還是實行人權差異巨大的奴隸制,在成吉思汗的葬禮中,更是誇張到在路上“遇到”的人都要殘忍殺害,讓他們陪着殉葬,以這樣的方式,在另一個世界侍奉偉大的君王。

可元朝殉葬和明朝殉葬不同的是,元朝的殉葬更傾向於一種“濫殺”,而明朝的殉葬則是具有“針對性”的,殉葬只是爲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進行。

明太祖朱元璋乃是漢人中興的一個標誌,恢復中華,功績巨大。

可朱元璋也是一個極度敏感的人,比起劉邦,朱元璋的出身還要更加不堪,都不是“布衣”可以形容,在元末社會,朱元璋連一個正常的名字都不能擁有,這是很典型的“半奴隸”形態。

於是在他的統治生涯中,“殘暴”乃是一個巨大的標籤。

且不說他的殘暴是爲公還是爲私,朱元璋的決策中,的確延續了一些“奴隸制”社會的弊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加強皇權。

公元1398年,也就是朱元璋統治的最後一年:洪武三十一年。

這一年的朱元璋在南京駕崩,在恍惚之中,他聽見雨聲滴落,最後靜靜地離開這個世界。這位偉大的人物的離開是寂靜的,可再之後發生的事情,卻不是美好的,因爲朱元璋的駕崩,不意味着他一個人的逝去,還有一些“特別”的人要遭殃。

那就是他的後宮們。

在明初以前,秦朝以後的中原王朝,駕崩先帝的後宮妃嬪是允許“離開”後宮的,雖然大部分都是入道觀爲尼姑,爲先帝祈禱,但最差不過“守陵”,不會落下一個“殉葬”的悲哀。

朱元璋當初延續殉葬制度 朱元璋死後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第2張

在漢以後,後宮攝政的事情多如牛毛,就和殉葬制度的消失有關。

而爲了保護後代的皇權,朱元璋繼續了這一個將會爲他留下千古罵名的殘忍決策:殉葬。

“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

在朱元璋的一生中,因爲要加強和部下的關係,朱元璋的大多數後宮,都是大臣們的女眷。

這是朱元璋的智慧,但也是他的無奈,因爲這就意味着,朱元璋在一定程度上被進行了“綁架”。

因爲朱家皇室並沒有久遠的傳承,宗室力量未必能夠壓制“外戚”,加上朱元璋生性多疑,於是他決定,要將他的46位妃子,15位近身宮女“殉葬”。

注意,和以往安排“出家”的劇情不一樣,朱元璋動用的是殉葬。

人殉臭名昭著自然不用說,可對於明初的人來講,又不是完全無法接受,因爲元朝正是一個存在着人殉的王朝,只是大家可能意想不到,作爲漢人的朱元璋,還是要如此“延續”。

在爲朱元璋殉葬的後宮妃嬪和宮女中,有着很多顯貴之人,但她們無法反抗。

朱元璋當初延續殉葬制度 朱元璋死後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第3張

比起朱允炆擔心自己的“叔叔”們會擁兵造反,朱元璋更怕的是後宮干政,因爲朱允炆太過年輕,一旦被任何一個“太妃”(先帝妃子)所影響,這都是對大明江山的致命打擊,所以要她們殉葬,目的很明確。

明朝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在明朝以前,中原王朝是宋朝,因爲長時間的積弱,宋朝屢屢被遊牧民族欺壓,最終兩宋先後都悲哀落幕。

其實關於宋朝的問題中,皇權被相權以及“外戚”牽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爲了改變這種局面,朱元璋取締了相權,也順勢打開了消滅外戚、後宮攝政的局面。

延續“人殉”制度,背後是朱元璋所釋放的信號,這也就意味着,並非只有他一個人需要如此去做,還有往後的大明天子,也需要“效仿”他。

進行“人殉”,這個殉葬之人,並非僅僅是後宮,也有可能是文武大臣、宗室成員,其實殉葬的一種尖銳本質,就是藉着先帝駕崩,來剷除政治隱患。

除此之外,人殉的背後也是加大“人權”的懸殊感的重要手段。

在中原封建時代以前,也是奴隸制社會。

奴隸制社會存在的最大特點便是關於一些特定的人羣,他們不具備“人”的資格,對於奴隸主而言,他們是可以任人宰割的。

朱元璋當初延續殉葬制度 朱元璋死後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第4張

在君王駕崩後,奴隸殉葬,這就是一種延續“統治”的方式,更是一種殘忍的契約,長久如此,人權就會不斷地降低。

而草原文明,則是把這種奴隸制形態一直延續到了元代、甚至是後來的清代。

這樣的社會形態背後,得到的是“皇權”至高無上,很顯然的,朱元璋締造的大明,追求的正是一個這樣的模式

他建立錦衣衛,對開國大臣進行清洗,無一不反映出朱元璋內心的一種“追求”,雖然只是一種扭曲的追求。就在這一系列的事件發生後,“人殉”制度,在大明延續了一定的時間。

當明成祖朱棣駕崩時,他也選擇了一些後宮進行殉葬,被譽爲“仁”的明仁宗朱高熾都不例外,挑選了一些後宮妃子殉葬,最後停止這項殘忍制度的,反而是釀造了大明悲劇的“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取消殉葬,是一系列“陰差陽錯”造成的,當年發動了奪門之變後,明代宗朱祁鈺在病牀上不久就死去了。

朱祁鎮即便很厭惡弟弟,但還是爲他進行了“人殉”,可見在一開始,朱祁鎮是沒有廢除人殉制度的想法的。

之所以要廢除人殉,最根本的一個因素,或許是與朱祁鎮想要留下“身後名”有關。他的一生大致是有些荒唐的,土木堡之變讓大明直線下降。

廢除人殉,將朱元璋留下的幾乎等同於“祖制”的制度剔除,這是他“彌補”的一種方式,而實際上,朱祁鎮廢除殉葬制度,的確爲他後世的名聲加分。

朱元璋當初延續殉葬制度 朱元璋死後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第5張

不過值得一說的,大明時代的“人殉”,和以往的人殉又有所不同,因爲在大明朝爲先帝“殉葬”的後宮家庭,都會受到厚待,說通俗些,雖然她們像“奴隸”一樣被安排了命運,但她們也有一定的回報,並非是完全地受損。

爲了鼓勵和安撫這些後宮之人,朝廷會給予她們家族恩惠,讓他們的家族之人受到庇護,甚至是入朝爲官,最低的待遇,都是“世襲”錦衣衛,與明朝始終。這個“誘惑”,對於這些後宮之人來說也是不小的,在權衡之下,她們也想留下好名聲,與先帝一同去另外一個世界。

總的來說,朱元璋延續殉葬,這是他的時代環境和他個人思想雙重因素造成的,對於中原王朝而言,這種行爲是突兀的,但從元朝之後的歷史線來看,又是合理的。

而這種制度的最後廢除,也是在意料之內的,唯一想不到的是,完成廢除的,竟是那個被後世人所“冷嘲熱諷”的明英宗罷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