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面對合縱攻戰 秦國和齊國的差距爲何如此之大

本文已影響2.55W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秦國和齊國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再次,東方齊國惹了衆怒,宋國是戰國七雄都想得到的土地,那是中原的中心。誰得到了誰佔得先機,但是大家都看着宋國,所以誰也不敢輕易出手,沒想到齊國出手了,還獨佔了,齊國一下子比其餘各國強悍那麼多,這對三晉、燕國和楚國等的威脅是相當大的。

同樣都是面對合縱攻戰 秦國和齊國的差距爲何如此之大

戰國自公元前318年開始曾有過五次大型的合縱攻秦之戰,但是這六次大戰中,僅孟嘗君爲帥率領齊、韓、魏三國聯軍攻秦和信陵君魏爲帥率領魏、趙、韓、楚、燕五國聯軍攻秦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些勝利僅僅是打敗了秦軍,卻並沒有對秦造成什麼大的影響。而與之對比的,樂毅爲帥率領趙、楚(秦)、韓、魏、燕五國聯軍攻齊的時候卻將齊國打趴下了,齊國幾近覆滅。

齊、秦兩國在戰國時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爭霸,實力相當,爲什麼在合縱大戰中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五次合縱攻秦對秦國並沒有什麼大的損失,但是一個合縱攻齊就差點滅了齊國,這其中的原因確實值得深思。

戰國時期的戰爭升級,早已不是春秋時期那種謙謙君子式的貴族戰爭,取而代之的是縱橫家和職業將領組成的兼併戰爭。他們爲了取勝而無所不用其極,其中縱橫家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戰國的局勢,縱橫即南北合縱和東西連橫。

同樣都是面對合縱攻戰 秦國和齊國的差距爲何如此之大 第2張

其中,合縱的主要攻擊對象就是西邊的秦國和東邊的齊國,而合縱的中堅力量就是三晉(韓、趙、魏)以及楚國、燕國等。而連橫多是依附於秦國或者齊國所發生的大戰。戰國時期合縱攻秦的大戰有五次,而合縱攻齊的大戰只有一次,但造成的影響確實很不一樣的。

公元前318年,公孫衍說動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起來攻秦,主要就是爲了抑制秦國的東進,當時的縱長是楚懷王,雖然公孫衍做了很多努力,甚至還說服了秦國西北部的義渠攻打秦國,但是真正開戰的時候,五國聯軍卻只有三晉出兵了,合縱攻秦還是失敗了。

同樣都是面對合縱攻戰 秦國和齊國的差距爲何如此之大 第3張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次合縱攻秦,公元前298年,孟嘗君領齊韓魏三國聯軍攻打秦國,這一次的合縱攻秦倒是贏了,孟嘗君的領兵打仗的才能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雖然合縱勝利了,但三國並沒有爲難秦國,僅僅要求秦國將武遂還給韓國,將封陵還給魏國。

其餘的三次失敗的合縱攻秦就不用提了,僅僅這三次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我們再來看看合縱攻齊時的境況,公元前284年,燕國名將樂毅領五國聯軍攻打齊國,而攻打齊國的原因是:

齊湣王彊,南敗楚相唐眛於重丘,西摧三晉於觀津,遂與三晉擊秦,助趙滅中山,破宋,廣地千餘裏。

這讓各國對齊國產生了深深的忌憚,合縱自然很容易達成,尤其是齊國獨自攻滅了宋國。攻滅宋國成爲各國攻打齊國的導火索,要知道宋國地處中原的中心,皆爲膏腴之地,是戰國七雄都想得到的一個地方,但誰也不敢獨吞,所以最開始是齊、楚、魏三國想瓜分宋國,只是齊湣王后來卻想獨吞了宋國,獨自將宋國給滅了,一下子得到了宋國的全部土地,這讓本就強悍的齊國更加強悍,而齊國施加給別國的壓力就更大了。

講到這裏,我們再來看看合縱攻秦和合縱攻齊的結局爲何有如此大的區別,其實函谷關易守難攻只是很小的一個原因,以下才是主要的原因:

同樣都是面對合縱攻戰 秦國和齊國的差距爲何如此之大 第4張

所以我們看,即便合縱攻秦有勝利的時候,但是他們也沒有乘勝追擊,孟嘗君那一仗僅僅讓秦國歸還了部分本就屬於韓、魏的土地,而信陵君的那一仗則僅僅是攻至函谷關,只要秦軍不出函谷關,就不會被攻擊。

而且,燕國此番攻齊並不僅僅是想攻打齊國,而是想佔有齊國的土地,其目的性是相當強的,因此,四國聯軍離開之後,燕國繼續攻打已經敗退的齊湣王,能佔有多少就佔有多少。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合縱攻秦只是給秦國一個教訓,讓秦國不敢輕易東進,但合縱攻齊則是爲了削弱齊國的實力,而燕國更是存了奪取齊國土地的目的,所以兩者之間纔會出現如此大的不同,數次合縱沒影響到秦國,一次合縱就打癱了齊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