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梃擊案意味着什麼?明末黨爭因此愈演愈烈

本文已影響1.34W人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明末的黨爭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隆慶六年七月,明穆宗朱載垕駕崩,接受託孤重任的內閣首輔高拱決定乘明神宗朱翊鈞年僅十歲之機,率領百官在明神宗的繼位儀式上逼宮,妄圖令明神宗同意趕走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將司禮監代管的批紅和掌印之權移交內閣。

明代,自永樂時期設立內閣、洪熙時期賦予內閣票擬之權後,朝廷政令、各地奏章都必須經由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和蓋印,假使內閣首輔高拱逼宮成功,明神宗就只能“垂拱而治”了。

雖然“聖天子垂拱而治”是明代文官集團的終極理想,但在穆宗大行、神宗年幼的情況下,高拱此舉未免太過激進、太過不擇手段,並且,明代文官集團的權力自土木堡之變後,經過一百多年的擴張,已經讓皇帝倍感壓力,批紅、掌印之權可以說是皇權最後的底線,一旦逼迫太甚,皇室不得不聯合宦官勢力、武將勳貴勢力再來一次“奪門之變”(奪門之變實質上是宦官勢力、武將勳貴勢力聯合皇室對文官集團發起的反攻倒算),文官集團完全就是得不償失,所以,高拱就逼宮一事找到內閣次輔張居正商議時,張居正是明面上表示支持、暗地裏向馮保通風報信。

明末的梃擊案意味着什麼?明末黨爭因此愈演愈烈

明神宗繼位儀式當天,高拱左等右等都沒能等到明神宗出現,最後卻等到了在他心中已經被趕走的馮保。

原來,收到張居正報信的馮保已經將高拱欲行逼宮之事及其危害告知了兩宮皇太后,兩宮皇太后帶着明神宗給高拱下了一道措辭嚴厲的斥責詔書,馮保出現就是爲了向高拱宣讀這道詔書。

高拱在聽到“通不許皇帝主專”一句時,瞬間汗如雨下、面如死灰,於是在詔書宣讀完畢後,高拱立即上疏請求致仕,張居正接任內閣首輔。

張居正不想要批紅、掌印之權嗎,當然不是,只不過他採取的方式與高拱的激進截然相反:高拱是打擊以馮保爲代表的宦官勢力、強奪批紅和掌印之權,張居正是交好以馮保爲代表的宦官勢力、共享批紅和掌印之權。

此後,張居正又順利的推行了考成法,使得六科、六部、都察院都歸內閣節制,以張居正爲代表的文官集團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終極理想、攀爬到了權力的巔峯。

只是,文官集團站在巔峯上的時間只有十年。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被利益矇蔽雙眼的文官集團在明神宗的引導下從巔峯跳入深淵,明神宗避免了“垂拱而治”、文官集團一夜回到了土木堡之變前。

面對現實,文官集團沒有灰心,抱着“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的態度,決心重回巔峯。

只是,在如何“從頭再來”上,文官集團內部產生了分歧,一派認爲應該效仿高拱,一派認爲應該效仿張居正,結果效仿高拱派指責效仿張居正派太過保守,效仿張居正派則斥責效仿高拱派太過激進。

既然兩派互相看對方都不順眼,那就鬥上一鬥吧,於是,效仿張居正派結成了齊楚浙三黨,效仿高拱派結成了東林黨,明末黨爭就這樣開始了。

其實,萬曆朝的黨爭相對於整個明末歷史而言並不算激烈,原因有三:

1、齊楚浙三黨和東林黨在國本之爭中是共進退的;

2、由東林黨成員主導的丁亥京察、癸巳京察對非東林黨朝臣(在東林黨眼中只有東林黨和非東林黨,沒有中立一說)打壓過甚,使得東林黨很難在朝堂上佔據優勢;

3、明神宗十分厭惡東林黨的激進,使得萬曆朝大部分時期都是齊楚浙三黨在朝堂上佔有優勢。

那麼,明末黨爭的火藥桶是如何被點燃的呢?

答案是梃擊案,更準確的來說是張差手中的一截棗木棍。

明末的梃擊案意味着什麼?明末黨爭因此愈演愈烈 第2張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張差手持一截棗木棍闖入慈慶宮,意圖行刺皇太子朱常洛,梃擊案案發。

梃擊案發生後,齊楚浙三黨一直試圖大事化小,東林黨則竭力將幕後黑手指向鄭貴妃。

結合齊楚浙三黨在朝堂上佔據優勢的大背景,齊楚浙三黨、東林黨在梃擊案中的所作所爲就不難理解了。

如果鄭貴妃真是梃擊案的幕後黑手,齊楚浙三黨必定會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審理梃擊案除了會跟鄭貴妃勢力拼個兩敗俱傷之外,還會得罪明神宗;繼續堅持大事化小,則會落個欺下媚上之名。

不管齊楚浙三黨是選擇審理梃擊案,還是選擇繼續堅持大事化小,東林黨都能坐收漁利。

關鍵時刻,明神宗果斷出手,以犧牲張差、龐保、劉成爲代價使梃擊案的苦主朱常洛同意大事化小,幫助齊楚浙三黨破解了兩難之境,使得東林黨無法坐收漁利。

單從表面上來看,梃擊案中,除了張差、劉成、龐保這三個犧牲品之外,明神宗、鄭貴妃、齊楚浙三黨、東林黨四方,既沒有什麼損失、也沒有什麼獲利,可是,往深處一想,受損最大的還是齊楚浙三黨,獲利最大的還是東林黨。

在天下人的心中,一截棗木棍,終究給齊楚浙三黨打上了欺下媚上的標籤,終究給東林黨打上了正人君子的標籤。

在皇太子朱常洛的心中,一截棗木棍,打出了東林黨這個自己人和齊楚浙三黨這個外人。

依靠正人君子的標籤和朱常洛心中的自己人身份,東林黨從明神宗駕崩、皇太子朱常洛繼位開始,就對齊楚浙三黨窮追猛打,至天啓二年,東林黨藉助移宮案全面掌控了內閣、六部、六科、都察院,齊楚浙三黨幾無還手之力,只能苟延殘喘。

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人,齊楚浙三黨被逼急了,卻是要血流成河的。

明末的梃擊案意味着什麼?明末黨爭因此愈演愈烈 第3張

天啓三年,齊楚浙三黨殘餘勢力大舉投靠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魏忠賢。

天啓五年,齊楚浙三黨聯合魏忠賢對東林黨反攻倒算,東林黨骨幹楊漣、左光斗、魏大中、顧大章等人相繼死於獄中,明末黨爭的激烈程度上升到不死不休。

從萬曆朝的不算激烈到天啓朝的不死不休,明末黨爭還是走上了不斷加劇的不歸路,如若究其根源,正是由於梃擊案中的一截棗木棍“點燃”了明末黨爭的火藥桶所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