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工程做法則例》中,古代建築有哪些構造方式?

本文已影響1.26W人 

中國古建築的平面以長方形爲最普遍,一座長方形建築,在平面上都有兩種尺度,即它的寬與深。其中長邊爲寬,短邊爲深。如一棟三間北房,它的東西方向爲寬,南北方向爲深。單體建築又是由最基本的單元“間”組成的。那麼古代建築有哪些構造方式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清代《工程做法則例》中,古代建築有哪些構造方式?

硬山建築

屋面僅有前後兩坡,左右兩側山牆與屋面相交,並將檁木樑全部封砌在山牆內的建築叫硬山建築。硬山建築是古建築中最普通的形式,無論住宅、園林、寺廟中都有大量的這類建築。

硬山建築以小式爲最普遍,清《工程做法則例》列舉了七檁小式、六檁小式、五檁小式幾種小式硬山建築的例子,這幾種也是硬山建築常見的形式。七檁前後廊式建築是小式民居中體量最大,地位最顯赫的建築,常用它來作主房,有時也用做過廳。六檁前出廊式用作帶廊子的廂房、配房,也可以用做前廊後無廊式的正房或後罩房。五檁無廊式建築多用於無廊廂房、後罩房、倒座房等。

硬山建築,也有不少大式的實例,如宮殿、寺廟中的附屬用房或配房多取硬山形式。大式硬山建築有帶斗拱和無斗栱兩種做法,帶斗栱硬山實例較少,一般只施一斗升或一斗二升交麻葉不出踩斗栱。無斗栱大式硬山實例較多,它與小式硬山的區別主要在建築尺度(如面寬、柱高、進深均大於一般的小式建築)、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脊飾吻獸或使用琉璃瓦)、建築裝飾(如樑枋多施油彩畫,不似小式建築裝飾簡單素雅)等諸方面。

懸山式建築

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于山牆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爲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懸山建築稍間的檁木不是包砌在山牆之內,而是挑出山牆之外,挑出的部分稱爲“出梢”,這是它區別於硬山的主要之點。

以建築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懸山建築可分爲大屋脊懸山和捲棚懸山兩種。大屋脊懸山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條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爲兩坡。常見者有五檁懸山、七檁懸山以及五檁中柱式、七檁中柱式懸山(後兩種多用作門廡)。捲棚懸山脊部置雙檁,屋面無正脊,前後兩坡屋面在脊部形成過隴脊。常見者有四檁捲棚、六檁捲棚、八檁捲棚等。還有一種將兩種懸山結合起來,勾連搭接,稱爲一殿一卷,這種形式常用於垂花門。

廡殿建築

廡殿建築屋面有四大坡,前後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條正脊,兩山屋面與前後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故廡殿又稱四阿殿、五脊殿。

廡殿建築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建築形式常用於宮殿、壇廟一類皇家建築,是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最常採取的形式。如故宮午門、太和殿、乾清宮,太廟大戟門、享殿及其後殿,景山壽皇殿、壽皇門,明長陵棱恩殿等,都是廡殿式建築。在封建社會,廡殿建築實際上已經成爲皇家建築之外,其它官府、衙屬、商埠、民宅等等,是絕不允許採用廡殿這種建築形式的。廡殿建築的這種特殊政治地位決定了它用材碩大、體量雄偉、裝飾華貴富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歇山建築

在形式多樣的古建築中,歇山建築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建築形式。

在清代《工程做法則例》中,古代建築有哪些構造方式? 第2張

歇山建築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瓏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廡殿建築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築俏麗的風格。無論帝王宮闕、王公府邸、城垣敵樓、壇壝寺廟、古典園林及商埠鋪面等各類建築,都大量採用歇山這種建築形式,就連古今最有名的複合式建築,諸如黃鶴樓、滕王閣、故宮角樓等,也都是以歇山爲主要形式組合而成的,足見歇山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築是廡殿(或四角攢尖)建築與懸山建築的有機結合,彷彿一座懸山屋頂歇棲在一座廡殿頂上。因之,它兼有懸山和廡殿建築的某些特徵。如果以建築物的下金檁爲界將屋面分爲上下兩段,那麼上段具有懸山式建築形象和特徵,如屋面分爲前後兩坡,梢間檁子向山面挑出,檁木外端安裝博縫板等;下段則有廡殿建築的形象和特徵。無論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大屋脊歇山、捲棚歇山,都具有這些基本特徵。

儘管歇山式建築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徵,但對構成這種外形的內部構架卻有許多特殊的處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種構造形式。這些不同的構造與建築物自身的柱網分佈有直接關係,也與建築的功能要求及檁架分配有一定關係。

攢尖建築

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爲一點,形成尖頂,這種建築叫攢尖建築。攢尖建築在古建築中大量存在。古典園林中各種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亭等都屬攢尖建築。在宮殿、壇廟中也有大量的攢尖建築,如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國子監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觀音殿,都是四角攢尖宮殿式建築。而天壇祈年殿、皇穹宇則是典型的圓形攢尖壇廟建築。在全國其它地方的壇廟園林中,也有大量攢尖建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