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池除高牆建築之外,還存在着哪些結構及其功能?

本文已影響2.63W人 

衆所周知,城牆是古代的一種重要的防禦工事。在以農耕文明爲主的古代中國,人們往往是定居生活,不像遊牧民族般四處遷移,爲了對外敵進行防禦,也就自然而然發展出了城牆建築,以守護自己的家園。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常說的城池,實際上就是以作爲防禦設施的城牆和護城河來代指整座城市,護城河一般於城牆外環繞,視具體地形而不同,城牆也一樣,依據不同的城市規模及其周邊地形所建造起來的城牆各不相同,而其共同點除了基本的高牆建築之外,還存在以下這些結構及其功能。

古代城池除高牆建築之外,還存在着哪些結構及其功能?

女牆指的是城牆上方的防護性矮牆,在城牆內側持平,稱宇牆,城牆外側呈凹凸狀,稱牆垛(如圖所示)。女牆是對城牆上方的士兵的實質性防護,減少他們遭受城下敵軍攻擊的概率以及防止從高牆上掉落,是中國城牆最基本的建築之一。

城門可謂是城牆防禦工事的標誌性建築,也是城牆最爲脆弱的地方,城門的基本功能爲人們出入的通道,城門一般不只有一個,最基本的會在城池的四個方向各設一個城門,而城門的具體數量,視城市規模及周邊地形而定,同時也受宗教信仰的影響。

城門的城牆一般向內外延伸出一部分,增加厚度,在更有利於防守的同時,也是爲了擴大頂部面積以建造城樓,城樓在平時可供設宴及觀景,戰時則是充當瞭望所和戰場指揮之所在。

馬面是防禦建築,純粹爲了更有利於守城而建設。所謂馬面,指的是一長段城牆中相隔一定距離向城牆外側突出的墩臺,因爲其形狀狹長而稱之爲馬面。其寬度一般爲12-20米,間距一般爲70米(這一距離是由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範圍而確定)。一般佈置步弓手等遠程兵種於其上,兩個馬面與其間的一段城牆即可對攻城方形成由上而下的三面夾擊之勢,是一種簡單而行之有效的防禦建築。由於火器的出現和不斷髮展,兩宋之後的城牆建築已經很少出現馬面了。

古代城池除高牆建築之外,還存在着哪些結構及其功能? 第2張

角樓均出現在城牆的轉角處。一般是在轉角處建一方形或圓形的平臺,再於其上建築角樓,其功能與城樓相似,主要是提供瞭望與指揮的場所。

甕城顧名思義,是一個如同甕一樣的密閉性建築,用以保護城門。因爲城門是城牆防禦體系最脆弱的地方,爲了不使城門直接暴露在敵軍的攻擊之下,通常在城門之外再添一堵城牆,上設箭樓,兩邊合圍,形成一個面積不大的、方形或者半圓形的防禦性附郭。

敵軍想要攻擊城牆,一般需要先進入甕城,使自己陷入一個四周都是高牆的密閉空間裏,遭受城牆上的守城士兵各個方向的夾擊,在這種情況下想辦法攻破城門,可謂十分艱難。

甕城一般是中大型城市的防禦建築,有些重要城市甚至在城門內側還有另一個甕城(如明南京正陽門),以繼續加強防禦效果。甕城本身的大門一般在側面而不在正面,其目的是爲了拉長敵軍的攻城距離。

中國城牆有自己的特色,一切都是以防禦爲目的,建造各類形狀功能各不相同的防禦性建築,除了以上所述之外,還有箭樓、吊橋、護城河等。這些城牆建築是我國先人智慧的結晶,是保證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的艱難求存而走到今日的重要保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