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之戰是怎麼打響的?日本人做了哪些計劃

本文已影響3.49K人 

說起盧溝橋事變,人們往往會對一個問題不大明白:日本軍隊不是呆在東北嗎?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時候,華北並沒有淪陷,宛平盧溝橋一帶怎麼會有日本鬼子呢?他們是從哪裏來的?

盧溝橋之戰是怎麼打響的?日本人做了哪些計劃

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辛丑條約》說起。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諸列強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條約》。列強通過該條約,不僅向清政府勒索4.5億兩白銀,還附加了許多苛刻條件,其中一條,就是外國軍隊可以駐紮於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12個戰略要地。實際上,早在《辛丑條約》簽訂前的4個月,日本政府就以“護僑”、“護路”爲名,宣佈成立“清國駐屯軍”(1912年改爲“中國駐屯軍”),任命大島久直中將爲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設於天津海光寺,兵營分別設於海光寺和北京東交民巷,兵力部署於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島、山海關等地。

在侵華的日本軍隊當中,最有名的當屬“關東軍”了。但與“中國駐屯軍”相比,“關東軍”只是個“小字輩”而已。它成立於1919年,比“中國駐屯軍”整整晚了18年。1937年製造盧溝橋事變的,正是駐豐臺的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1聯隊(團)第3大隊(營)。而當時,日本的“中國駐屯軍”駐紮北平已有36個年頭了。

爲何選擇盧溝橋?

日本人歷來以認真細緻著稱,把發難地點定在盧溝橋絕不是隨隨便便的決定,而是大有預謀的。

盧溝橋之戰是怎麼打響的?日本人做了哪些計劃 第2張

盧溝橋自古就是戰略要地、交通咽喉,守橋與奪橋之戰不絕於史。進入20世紀,在盧溝橋以北不遠處又架起一座鐵路橋,1905年中國的交通大動脈平漢鐵路經此全線通車。另外,盧溝橋地區還有兩條鐵路支線,一達北平、通縣;一經豐臺與北寧線相接。這樣,盧溝橋地區就成爲平漢、平綏、平津3條鐵路線的匯合點,其戰略地位更形重要了。

衆所周知,日本繼九一八事變奪佔中國東三省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奪取華北,而平津地區是華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核心,其中北平的地位尤爲重要,日軍甚至認爲:“只要拿下北平,其餘地方就會不戰而降。”

到七七事變前夕,日軍已對北平形成了三面包圍的態勢:

東面,有日軍扶植的冀東僞政權和所屬僞軍部隊;北面,有日寇炮製的以德王爲首的僞蒙疆自治政府;東南面,日軍強佔了戰略要點豐臺。這樣一來,只有北平西南方向的盧溝橋尚在中國軍隊的控制之中,盧溝橋是北平保持對外聯絡的唯一通道,成了中日雙方的必爭之地。當時就有人指出:“盧溝橋之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華北平原之存亡系之;而西北、隴海線乃至長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脅也。”這充分說明,日軍把盧溝橋作爲首攻目標,絕不是針對偶發事件的臨時決定,而是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一個蓄謀已久的戰略步驟。

“失蹤的日本士兵”到哪裏去了?

在七七事變前,日軍便多次在盧溝橋地區舉行以中國守軍爲假想敵的演習,不斷進行挑釁。1937年7月7日上午,日軍又來到盧溝橋以北地區演習。下午,駐守豐臺的日軍河邊旅第1團第3營第8連,由連長清水節郎率領,從兵營出發開到盧溝橋西北龍王廟附近,舉行夜間演習。

盧溝橋之戰是怎麼打響的?日本人做了哪些計劃 第3張

7時30分,暮色降臨,清水節郎下令部隊開始夜間演習。日軍部分軍官和假想敵旋即到東面活動。待天完全黑下來以後,近600人的部隊便向假想敵所在的東方移動。這時,天上沒有月亮,夜色中的宛平城若隱若現。城內城外,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在這漆黑的夜裏,日軍將蓄謀已久的侵略計劃一步步付諸實施了。10點半左右,29軍駐宛平守軍突然聽到城東北日軍演習位置響起一陣槍聲。在寂靜的夜幕下,槍聲是那麼刺耳,引起宛平守軍的密切注意。

少頃,幾名日軍來到宛平城下,聲稱丟失一名士兵,要求進城搜查,遭到守城官兵拒絕。日軍立即包圍宛平縣城,開槍示威。同時,清水節郎派人去豐臺向營長一木清直報告,要求派兵支援。一木清直接到報告後,立即向頂頭上司第1團團長牟田口廉也報告,牟田即令一木率領第3營開往盧溝橋馳援。

如九一八事變一樣,七七事件起因也是日本人自導自演。事後,日本人曾稱“第一槍”是“共產黨學生”放的,這自然是胡說八道。至於所謂“士兵失蹤”的事情,也很離譜。那位“失蹤”的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是一名二等兵,因解手離隊,不久就歸了隊。清水節郎知道後,故意不報告。戰後有人問他當時爲何不報告,清水支支吾吾,說“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故,是我的失策,現在記不清楚了”。7月8日凌晨2時,營長一木清直已得知志村菊次郎歸隊的消息,卻認爲:“連團長都下了交涉的命令,又因此而中止,我不知道中國方面會怎樣宣傳呢?”所以沒有停止軍事行動。不過,此後日軍卻把挑釁的藉口由“士兵失蹤”偷偷地換成了“非法射擊”,甚至乾脆否認曾向中國方面提出過搜尋“失蹤士兵”的事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