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相桓公有何結果 齊國政治家管仲名言

本文已影響3.01W人 

管仲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名十分有才能的人,他一開始是齊桓公的弟弟公子糾的謀士,在公子糾與齊桓公爭奪王位失敗之後,管仲爲了展示自己的雄心壯志以及建立功勳,成爲了齊桓公的宰相。

管仲相桓公有何結果 齊國政治家管仲名言


在春秋戰國的史料當中,管仲相齊桓公是一件十分著名的事情。管仲爲了說服齊桓公實行一些政策,不惜當面與齊桓公爭執,那麼,結果如何呢?結果是管仲順利的說服了齊桓公,齊桓公頒佈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而管仲就利用這些政策法規,將齊國上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國富民強。

管仲在說服齊桓公時,將自己的治國方法分爲了兩個方面,分別是對內以及對外。

對內,管仲注重經濟的發展,並且還主張實行改革,通過改革,讓國家的經濟的以快速的發展。此外,還要對國內的土地資源進行開發。只有土地資源多了,國民纔有更多的生產資料,可以爲國家上繳更多的稅收,纔可以達到國泰民安的目的。

對外,齊國則要“尊王攘夷”。也就是要聯合齊國周邊的諸侯國,一同來對抗山戎族。山戎族是侵犯齊國以及齊國周邊最多的民族。只有聯合起來,纔可以真正的與山戎族進行抗衡。此外,還可以在周邊諸侯國當中樹立威信,爲日後統一這些諸侯國做好鋪墊。

齊桓公聽完了管仲這番建議後,爲管仲的遠見卓識所折服。並且也從管仲的說辭當中瞭解到了,管仲是一心一意爲齊國百姓謀福利,爲他謀求霸業而努力。後面管仲相桓公的結果就是齊桓同意了管仲的諫言並且實施。

齊國政治家管仲名言

管仲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管仲一生經歷坎坷,早年時候因家境貧困,懷才不遇,空有大智,卻報國無門。好不容易得到了公子糾的賞識,成爲了公子糾的謀士,卻因爲公子糾沒有爭得王位而淪爲魯國階下囚,最終還好有好友鮑叔牙相救,才成爲了齊桓公的宰相,從而一展宏圖大志。

管仲相桓公有何結果 齊國政治家管仲名言 第2張


管仲一生之中寫下了諸多的名言,以供人識人自省。在政治方面的名言就是“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以及“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這兩句流傳的最爲廣泛。管仲的這兩句名言將法律的重要性充分的表露出來了,讓各國諸侯以及政治家們封爲經典。

而在禮儀廉恥這一個方面,管仲也有名言留下。“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以及“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說明了禮義廉恥對於一個大國的重要性。如果一個國家的人都不懂得禮義廉恥,沒有教化,是走不遠的。只有成爲了禮儀之邦,才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纔能有立足之地,從而不斷的發展壯大。

關於民生問題,管仲說了“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於身也。”表達出國家要將土地按一定的規則平均分配,讓百姓有土地可以使用,自然就可以安居樂業,還可以增強百姓的生產積極性,爲國家增加稅收,提高綜合國力。

政治家管仲與鮑叔的關係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我國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及政治家。管仲名夷吾,字仲,也被稱作管敬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曾幫助公子糾與小白也就是齊桓公爭奪皇位,後又任職於齊桓公旗下,幫助齊桓公推行很多利於國家發展的政策。

管仲相桓公有何結果 齊國政治家管仲名言 第3張


鮑叔牙和管仲一樣同是春秋時期的有才之士,在春秋時期鮑叔牙是齊國大夫,正是因爲他向齊桓公舉薦管仲,管仲纔有了後來的成就。

管仲與鮑叔牙由於早年曾一起經商,後來又一起輔佐齊桓公,所以二人相交甚深。在齊襄公被殺後公子糾和小白一起爭奪皇位,最初管仲是幫助公子糾的,但後來小白得勝,小白即位後立號爲齊桓公。鮑叔牙由於與管仲相識,知道管仲是難得的賢才,所以向齊桓公舉薦管仲來代替自己的職位。管仲得到齊桓公的賞識以後勵精圖治,用自己的才能幫助齊桓公治理齊國,從此以後使得齊國變得逐漸富強。在齊國逐漸富強的同時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故事也廣爲流傳,歷史上稱爲管鮑之交。

在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管仲之前兩人曾一起經商,在分紅時往往是管仲分的要比鮑叔牙多一些。鮑叔牙手下的人都覺得非常不公平,但鮑叔牙並不在意,並向別人解釋說是由於管仲家境比較貧寒,所以他倆在分紅時纔會自覺地多分一點給管仲。

管鮑之交,是我國曆史上流傳已久的佳話,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是春秋時期的一段美談。

著名的觀衆是哪裏人

在約公元前723年管仲生,去世於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是我國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史料記載管仲是潁上人,也就是現在的安徽潁上人。

管仲相桓公有何結果 齊國政治家管仲名言 第4張


對於管仲到底是哪裏的人現在人還在研究,但是對於他是春秋時期潁上人這個說法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管仲出生在今天的安徽省潁上這點應該是沒有什麼疑問的,但是有疑問的是潁上在春秋時期是哪個國家。

一般的認識管仲是齊國人,因爲管仲一直在齊國生活,並最終在齊國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也幫助了齊國成爲春秋五霸的霸主。由於當時各諸侯國之間的人們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所以他應該是齊國人。

但也有人提出了疑問,因爲史記上說管仲是潁上人,潁上就是現在安徽潁上,如果按照這個說法的話,那齊國的疆界太靠南了,有點不符合當時各國的邊界。按照當地的疆界劃分,管仲應該是楚國人,只是在齊國出仕而已。

對於這兩種說法,還是前一種說法比較得到人們的認同,因爲根據當時的地域劃分地圖,地圖也不是非常詳盡的,所以後一種說法還是不被多數人認同的。

但是不管怎樣管仲是在齊國成就自己的,他也幫助齊國富國強兵,成爲第一位霸主,讓齊國的國力成爲當時最爲強大的,他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歷史地位也是也是被後人銘記的。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內容介紹

管仲和隰朋都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部下,而管仲和隰朋一起隨從齊桓公遠征孤竹國的時候,由於是春天出征,冬天回國,所有人都不認識會齊國的路。齊桓公十分的着急,糧草並不充足,再加上天氣又十分的寒冷,所有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管仲相桓公有何結果 齊國政治家管仲名言 第5張


這個時候,管仲站出來了。管仲讓將士將軍中的老馬牽出來,讓老馬走在前面,給軍隊帶路。果不其然,在老馬的帶路之下,軍隊找到了會齊國的道路,安然無險的回到了齊國,保證了軍隊以及齊桓公的安全,衆將士對於管仲的淵博學識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此期間,齊國的軍隊在回齊國的路途當中還出現了水枯竭的情況,很多的將士都已經喝不上水了,軍隊派出了很多的將士外出尋找水源也沒有找到。隰朋知道了情況之後,對衆將士說道,螞蟻在冬天的時候是住在山南,夏天的時候是住在山北,只要找到了螞蟻窩,然後順着螞蟻窩挖下去,就快要挖出水源了。將士亭林隰朋的指點,找到了螞蟻窩,然後和螞蟻窩往下挖,果然挖到了水。

從這兩件事情我們快要看出,向管仲隰朋這兩個如此聰明的人,都知道向老馬以及螞蟻學習,我們沒有管仲、隰朋聰明的人還有後面理由不學習呢?而生活當中有很多人,既見識淺薄,又不願意向他人虛心請教,那不是錯的一塌糊塗嗎?

揭祕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衆所周知,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的著名宰相,爲齊桓公成就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歷史資料對於管仲相齊桓公記載得十分清楚,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瞭解一下管仲是如何相齊桓公的。

管仲相桓公有何結果 齊國政治家管仲名言 第6張


管仲相齊桓公的方法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內,一個是對外。

對內,管仲十分的注重經濟的發展。對於齊國的經濟,管仲認爲,一定不能夠空談,一定要落實。將經濟措施落實到位,保證國家的資金用對地方,絕對不可以出現官員私吞用於國家經濟建設的資金;管仲還主張進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富國強兵。管仲曾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一句話說明了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強大的重要性,這也是管仲爲什麼這麼重視經濟的原因所在。而齊桓公也十分的信服管仲,讓管仲大力實施相關的政策,做到了國富民強,不僅僅造福了當時的齊國百姓,對於後世的齊魯百姓,也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對外,管仲主張的是“尊王攘夷”。所謂的“尊王”,那就是要齊桓公尊重鄰國,學會和鄰國打交道。和鄰國攜手並進,在經濟文化上進行交流,促進齊國與鄰國進步。“攘夷”就是抵禦山戎族的南侵,“尊王攘夷”的目的就是聯合鄰國,一同抵禦外敵入侵,共同發展經濟,讓國家不斷的富強起來。

管仲通過對內以及對外這兩個方面的詳細見解,讓齊桓公更加相信,有他可以幫助國家以及百姓做出實事,同樣也可以幫助齊桓公達到稱霸的雄心壯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