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與文化方面,康熙帝有哪些作爲?

本文已影響1.48W人 

愛新覺羅·玄燁,即清聖祖,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順治帝第三子,生母爲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爲“千古一帝”。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要成就

經濟

土地制度

康熙親政後,宣佈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康熙認爲“家給人足,而後世濟”,在繼續採取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時,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和發展經濟。康熙帝廢止貴族圈近京州縣田地的特權,將土地讓與百姓耕種;康熙在詔書上說:“自後圈佔民間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給還民間。”

清初規定墾荒三年內免稅,以後改爲六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申新墾荒田十年後徵稅。這一政策刺激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使耕地面積迅速增加。對於農民耕種的原先屬於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詔農民可以不必支付田價,照常耕種。對於已交過“易價銀兩”的,可以從來年的常稅中沖洗。

蠲免錢糧

康熙秉持“藏富於民”的思想,在陝、雲、貴、川、粵等省全國二十多個省區蠲免錢糧、丁銀、逋賦,其中重大蠲免計32次。並從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普免天下錢糧。下令“凡遇蠲免之年,免業主七分佃,戶三分。”使佃農也能得到好處。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間,清政府蠲免錢糧共計545次,免除天下錢糧計銀1.5億兩。

在經濟與文化方面,康熙帝有哪些作爲?

固定丁銀

康熙對按丁徵收丁稅的方法進行改革。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廷決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稅額數作爲定額,以後新增人丁,不收丁稅,即所謂“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樣丁稅額數便固定下來了,實現了地丁合一。這種辦法先在康熙末年行之於廣東、四川等省,雍正元年(1723年)以後又相繼在各省普遍推行。

修治漕運

清初,黃河多次氾濫成災,在河南、安徽一帶經常決口,後來竟改道與淮河合流,從蘇北地區入海,既影響了漕運,又使許多良田成了沙洲,嚴重威脅着國庫收入和人民生活。對此,康熙帝曾把“三藩、河務、漕運”作爲其時三件大事,並親自書寫成條幅,懸掛於宮中大柱上。他選派靳輔爲河道總督,又對治河專家陳湟,委以重任。經過十年(1677年—1687年)的辛苦經營,終於使黃河、淮河各歸故道。永定河原名渾河,又稱“小黃河”,在流經北京附近時,常常淤塞成災。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政府招募了十幾萬民夫,在蘆溝橋附近的良鄉到東安,開掘了一條200里長的新河道,使原來的斥鹵之地,成爲膏腴良田。康熙曾親自視察,並將渾河改名爲“永定河”,賦予永遠安定之義。

在經濟與文化方面,康熙帝有哪些作爲? 第2張

廢除匠籍

清朝初年,凡手工業工匠,均另有匠籍,要按政府規定服勞役,或者交納班匠銀代役。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下令將班匠銀併入田賦中徵收,從而使工匠們擺脫了人身的控制,有利於促進手工業發展。

文化

尊儒右文

康熙帝深諳治國之術,統治一個幅員廣闊,漢族人居多的國家,依靠武力不行,還要實行文治,籠絡漢人,尤其是漢族知識分子。

康熙強調興禮教,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下詔說:“盛治之世,餘一餘三。蓋倉廩足而禮教興,水旱乃可無虞。比聞小民不知積蓄,一逢歉歲,率致流移。夫興儉化民,食時用禮,惟良有司是賴。”康熙自幼就對儒家學說充滿濃厚興趣,認爲“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倦”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他在御製《日講四書解義序》中,明確宣佈他要將治統與道統合一,以儒家學說(尤其是程朱理學)爲治國之本。

他曾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駢字類編》《子史精華》《朱子全書》《大清一統志》《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

在經濟與文化方面,康熙帝有哪些作爲? 第3張

注重西學

康熙對西方文化也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頗有著述。有學者指出,有才華的傳教士被皇帝欣賞和重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也被推崇和應用。而在民間,民人與西方傳教士能夠互相交遊,西學在社會中得以自由傳播,亦指出分別由康乾敕輯的叢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亦收錄了傳入中國的西方科學技術。

康熙除了學習西方科技之外還會應用實踐,其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發現原來的地圖繪製方法相對落後之後,用科學方法和西方儀器繪製全國地圖。康熙亦會利用巡行和出兵之便,實地測量,吸取經驗。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委任耶穌會士雷孝思、白晉、社德美及中國學者何國楝、明安圖等人走遍各省,運用當時最先進的經緯圖法、三角測量法、梯形投影技術等在全國大規模實地測量,並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繪製成《康熙皇輿全覽圖》,其作被稱爲在當時世界地理學的最高成就,英國李約瑟亦稱之爲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的所有歐洲地圖都要好、更精確。

康熙帝常召耶穌會教士進講西洋的科學,並任用之爲歷政的顧問,因以改革明代的歷法而編纂《康熙曆法》。 康熙還以巡視之便訪求民間的有才之士,例如將在數學方面有很大成就的梅轂成調進宮中培養深造。梅轂成亦通過學習西方數學知識,使得中國古代數學重新受到重視。 但是,康熙不能把學習西方科學知識的個人行爲轉變爲國家行爲 。

宗教態度

康熙對於宗教基本上是寬容的,除了籠絡藏傳佛教,他也大致接受基督宗教傳教士講道,還褒封道教白雲觀方丈王常月,並依於門下。康熙對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後來康熙逐漸發現羅馬教廷試圖過多的干預中國文化傳統和清朝政治,並且皇子信仰基督後以此作爲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對天主教有所抵制,引發中國禮儀之爭。

興文字獄

康熙在思想上爲了控制臣民,興文字獄,發生的文字獄案共有11起,比較著名的有《南山集》案。戴名世僅僅因爲贊同方孝標給南明正名的觀點,結果就被斬首,家人好友等也被牽連爲奴。還有朱方旦案、親政前鰲拜等顧命大臣製造的莊廷鑨明史案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