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飲食文化是怎樣的?餐具對飲食文化有何影響?

本文已影響1.97W人 

古代的飲食文化是怎麼樣呢?古人所用的盛放食物的餐具對飲食文化有何影響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的飲食文化是怎樣的?餐具對飲食文化有何影響?

其實,飲食過程就是和食物交流的過程,若只是將食物塞進自己的胃裏,那就不需要什麼飲食文化了。當然在特殊歲月中,比如饑荒年代,吃食真的只是爲了解決飢餓。有一個詞“鐘鳴鼎食”,指那些貴族家庭吃飯場面的豪華氣派,連吃個飯都要“擊鐘列鼎”,外人看這個“場面”,不禁會感慨這儀式感太強了!事實上,這就是飲食文化。

我們要認識古代的飲食文化,還要從這些“餐具”開始。

酒文化在中國飲食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分量,今天就以此舉例。在出現盛具前,吃飯真的只是充飢。有了盛具,尤其是青銅器製作工藝的成熟,讓吃飯多了些精神層次的涵義。製作精美的各類青銅製品,不但可以盛放食物,還可以邊加熱邊用餐,類似於現在的火鍋。

中國國家博物館就有一件叫“染器”的青銅器,它是由盤、爐、耳杯組成,功能就是飲食器具。從這個“染”字,就可看出先人對飲食的態度。在古代,調味品稱爲“染”,在商周時,古人就已經會製作醬這種“染”了,“染器”就是用來盛放各種佐料的。秦漢時候大家喜歡吃較燙的蘸料,所以,需要邊吃邊加熱“染器”。

而整個青銅文化時期,恰恰又是酒文化的盛行階段。

殷商時人們就已經開始用穀物釀酒了,此時的青銅酒器,器形變化多樣,質量精美,那時的人就說“非酒器無以飲酒”,酒雖然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和食物無聯繫,但是,在古人眼中,酒不但融於了生活,更融於當時人的精神之中,翻翻古代文學作品,關於酒的能有1/3之多。

在古時,雖然酒器和食器是分開的,但是,人們對酒器的態度,其實,也透露出飲食的態度,“鼎食”難道就是大家圍坐一圈吃肉嘛?當然不是,連大觀園的小姐妹,饞酒時還得來圈行酒令呢,更不要說那些身份高貴、啥事都特講究的貴族了。

古代的飲食文化是怎樣的?餐具對飲食文化有何影響? 第2張

而爲何是在青銅器時代,古人對飲食的態度奠定了綿延千年的飲食文化呢?

在農耕經濟的影響下,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和家人一起過日子,而吃飯就成了這種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會用盡心思讓餐桌文化更加多樣化,於是,一樣食物可以做出很多道菜,而不同的菜式又會用不同的盛具去展示菜餚的衍生內涵,而不是在一個盤子上疊加食物。

《禮記·禮器》之中這麼說:“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飲食文化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祭祀在古時是一件神聖的大事,從盛器上的使用規矩中就可看出,對老祖宗的祭祀是必須萬分尊敬的,所以,纔會有“尊卑”上的區分。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些瓷器製品。

從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漢時已有瓷器製品了,只是那時工藝尚不發達,進入唐、宋時期,尤其是宋朝,瓷器工藝蓬勃發展,涵蓋了中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只是現在,瓷器和我們的聯繫似乎僅存在於飯桌了,有時還會被不鏽鋼或者仿瓷這些器具所替代。

在那時,對於小戶人家來說,瓷器也許就是個盛放東西的工具,至於它的美觀,遠在功能之後。但是,對於門庭很高的大戶人家來說,這些器皿不但要滿足於功能,更要滿足視覺上的愉悅感,所以,宋朝出現很多官窯,其中,北宋流行的注子酒壺,就是那個時期青白瓷的代表作。

最早出現的盛具是陶器、角器和竹木製品,雖然,在功能性上看起來差不多,但是,就實用性和美觀性上看,遠不如後來的青銅製品和瓷器,而這兩種製品的鼎盛時期,恰恰又是中國飲食文化發展最活躍的時候。這些用餐工具從粗放到精緻,從實用到藝術價值,都和一個時代的發展緊密聯繫,也和一個時代的文化緊密捆綁,飲食文化不可能脫離社會的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