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爲什麼在朝堂上混得不好?

本文已影響4.1K人 

蘇東坡爲什麼在朝堂上混得不好?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作爲通過正規招考、考上進士而進入士大夫隊伍的蘇東坡來說,他在宋朝官場確實混得不好,不僅不好,而且很差很差。爲什麼這樣說呢?從1061年中他出任鳳翔府判官算起,到1101年由貶謫地海南遇赦北歸、並逝世於路途打止,蘇東坡爲北宋朝廷工作了整整40年,但在這40年的職場生涯中,他經歷了三次貶官,三次貶官累計時長近20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放逐中度過的,可見混得很差很差。

蘇東坡爲什麼在朝堂上混得不好?

第一次貶官。蘇東坡率性剛直,言事不闢斧鉞。宋神宗上臺後,面對外憂內患,心急如焚,便啓用王安石,推行變法。王安石屬於激進的改革者,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動改革的力度空前,還說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種驚天之語。蘇東坡在一次宋神宗召見時,實話實說:“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斷,但患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意思是改革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對激進的改革進行批評,讓宋神宗和王安石都不高興。於是,他們把蘇東坡安排到開封府當推官,1071年,又把蘇東坡外放到杭州任通判,讓他靠邊站。

第二次貶官。後來,蘇東坡被提拔爲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太守。然而,他依然對改革提出批評,尤其是對“青苗法”。“青苗法”,簡單地說就像由政府成立一個“農業銀行”,農民春種時借錢買種,秋收時還本付息,其目的一是抑制土地兼併,二是爲農民提供生產資金,三是政府創收。然而,這一表面誘人的政策,在執行中卻由“不許抑配”即農民自願演變成了強迫貸款,由幫助資助生產與政府創收兼顧變成了政府創收和官員謀利,導致許多農民債臺高築。蘇東坡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讓他了解百姓困苦的實情,連續向皇帝上了《上神宗皇帝書》、《再上神宗皇帝書》,細數“青苗法”在執行中對農民造成的傷害。王安石知道後,十分惱怒,不久便指使御史彈劾蘇東坡,御史認真研究東坡的文字,從奏表《湖州謝上表》和詩歌《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中聞到了他們需要的氣味,彈劾東蘇坡,說詩文中有譏謗皇帝、攻擊新法之語,1079年8月,蘇東坡被捕入獄,坐牢103天,史稱“烏臺詩案”。

第三次貶官。1094年,章惇任宰相,章惇在復行新法的同時,還大肆對反對派進行報復。他不僅把已故宰相司馬光的牌坊拆了,把朝廷賜司馬光的碑文磨平了。因爲蘇東坡曾經明確反對過變法,同樣被章惇劃歸反對序列,被貶至惠州,後又貶到海南。

儘管蘇東坡在北宋職場混得不好,但他沒有自怨自艾、自暴自棄,反而成就了他豁達的性格和千古文名。蘇東坡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宋神宗以後,朝廷關於變法的爭議從來未曾間斷過,隨着時間的推移,變法漸漸演變成了黨爭。變法成了士大夫升遷的那根撬棍,皇帝支持變法,則變法派得勢,皇帝反對變法,則反對派得勢,許多人通過支持或反對變法而一步登天。蘇東坡雖然反對一些變法主張,但對變法中利國利民的政策還是支持的。他與王安石政治主張不同,受到王安石的放逐,但當王安石下臺後,他和王安石成爲了好朋友。他與司馬光政治主張有相近的地方,但司馬光上臺,盡廢新法,他又上書指出個別新法不可廢。他以事實作爲判斷變法對錯、長短、優劣的標準,而不是像別人一樣,在變法中通過站隊來謀求政治前途。

所以,他既不見容於變法一派,又不見諒於反對一派,變法派當政,他受排擠,反對派當政,他同樣受打擊,故一輩子顛沛流離,屢遭貶謫。不過,無論境遇怎樣,他始終豁達、樂觀,成就了貶官文化下最完美的人格,至今讓人歎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