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衆多的米類食物中,烏米飯究竟是怎麼製作的?

本文已影響2.76W人 

唐朝時期所烹煮的米飯並不僅僅侷限於稻米這一種,反而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包含了稻米、粟米、黍米、胡麻、烏米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唐朝衆多的米類食物中,烏米飯究竟是怎麼製作的?

烏米飯又被稱爲青精飯或青飽飯,之所以有這樣的稱呼,是因爲它並不同於稻米、粟米這樣以土地種植爲生產方式的農作物,而是由一種叫做烏飯樹的汁,再經過浸黑稻米後蒸煮而來。

在唐朝衆多的米類食物中,烏米飯究竟是怎麼製作的?

而關於烏米飯的具體做法,還得從唐代中藥學家陳藏器撰寫的《本草拾遺》可知:“烏飯法,取南燭莖葉搗碎,漬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曬,米粒緊小,黑如璧珠,袋盛,可以適遠方也。”(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評此書“博極羣書,精核物類,訂繩謬誤,蒐羅幽隱,自本草以來,一人而已。”)

此外,烏飯樹本身還有着不小的藥用價值,它有益精氣、強筋骨的作用,故而又被稱爲牛筋。最早是在唐代被道家用來求長生不死的養生食物,爲道家齋日的餌食。不過到了宋代之後,佛家也開始將烏米飯當作齋食,這在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所撰寫的《本草綱目》中是有記載的:“此飯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釋家多於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在唐朝衆多的米類食物中,烏米飯究竟是怎麼製作的? 第2張

不僅如此,烏米飯的製作方法雖說比較複雜,但卻是貧窮百姓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杜甫都曾作詩《贈李白·二年客東都》:“二年客東都,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羶腥,蔬食常不飽。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樑宋遊,方期拾瑤草。”

最後照例再給大家附上一首關於烏米飯的詩,唐·皮日休《南陽廣文欲於荊襄卜居因而有贈》:“地脈從來是福鄉,廣文高致更無雙。青精飯熟雲侵竈,白礻劫裘成雪濺窗。度日竹書千萬字,經冬朮煎兩三缸。鱸魚自是君家味,莫背松江憶漢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