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鑑賞之《詩經·芄蘭》篇: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本文已影響1.65W人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爲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爲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詩經》中的《芄蘭》,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詩詞鑑賞之《詩經·芄蘭》篇: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

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註釋:

芄:音丸,野生植物,實如羊角。

支:同“枝”,枝上結的莢子成尖形,有如錐子。

古代詩詞鑑賞之《詩經·芄蘭》篇: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第2張

觿:音西,骨刻用具和裝飾品。

不知我:不知自我。

容:儀容。

逐:同“琢”,佩玉。

韘:音社,古代射箭戴在右手大拇指上鉤弦的器具,俗稱扳指。

甲:通作狎,與人親近。

賞析:

《芄蘭》描寫一個童子儘管佩戴着成人的服飾,而行爲卻仍幼稚無知,既不知自我,又不知與他人相處,諷刺了童子的無能。詩善作細節描寫,外表上莊重卻掩飾不住內心幼稚,“垂帶悸兮”,顫動的垂帶就透視了全部的本質。“芄蘭”枝葉的起興,不僅在於引起童子佩飾的描寫,或正在它的外露而不含蓄,隱寓童子的不成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