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古人們沒有冰箱是否可以吃到冷飲呢?

本文已影響3.24K人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古代冷飲。

在炎炎夏日,最爽的莫過於在空調房裏打遊戲、吃冷飲了,那麼在古代,古人們沒有冰箱是否可以吃到冷飲呢?

答案是肯定的,雖然說古代沒有現在用電的這種冰箱,但是他們依然可以吃到冷飲。《本草綱目》就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據說宋徽宗有一天覺得腹中疼痛難忍,猶如烈火灼燒一般,宮人們看到皇帝疼成這個樣子就着急忙慌的將太醫請來,太醫查看皇帝的病症之後開了幾副藥,喝下去仍舊未能治好宋徽宗的病。

這個時候,宮門外一人求見只見,這人鬚髮皆白,衣衫飄飄,頗有仙人之姿。原來是民間有名的醫生楊介,因爲他醫術高超,名聲很大,因此經常被召入宮中爲宋徽宗治病,只見着楊介一言不發,只瞧了宋徽宗兩眼,變着藥童將之前御醫所開的藥取來以冰煎之,熬成藥爲宋徽宗服下,三日過後宋徽宗果然痊癒了。

問其緣由,原來是宋徽宗夏日貪涼,吃冰吃多了,之後傷及脾胃,所以用冰煎藥,以毒攻毒。

《本草綱目》: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

在古代,古人們沒有冰箱是否可以吃到冷飲呢?

雖然不知道故事真假,但是也從側面體現出了,早在宋朝時期人們已經是可以吃到冷飲啦。那麼沒有冰箱的古人是如何製作冷飲的呢?

冰的取用之道

我們使用冰塊的歷史最早記載於西周時期,在當時我們已經知道要在當年十二月份儲存明年三伏天氣所用的冰塊。

古代人將冰也稱作凌,這個"凌陰"就是指藏冰的冰窖,自然管理冰窖的人員也被稱爲。那麼"凌陰"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目前先秦出土的凌陰遺址,大致是這樣的,凌陰其實是一個半地下室的建築結構,分爲地上和地下兩個部分,地下一般是長方形的,四壁造得非常的結實,底部一般鋪有磚頭和砂質片岩。

每當寒冬臘月,湖面的冰凍得非常結實的時候,凌人會事先選擇水質良好的湖面開鑿取冰,將這些凍得非常堅硬、不易融化、又非常適合搬運的冰存儲到地下冰窖中。

在冰窖中還鋪滿了乾淨的稻草和蘆蓆,然後將開鑿好的冰塊從窖口的斜面滑到窖底,再由窖底的人擺放整齊,鋪上樹葉等隔熱材料,最後將冰窖密封以便來年使用。

爲了減慢冰塊的融化,會在上面鋪上稻草、樹葉等其他的隔熱材料。無論凌陰的密封措施再好,但她它終究不是冰箱,肯定會有一部分損耗的,所以古人一般存儲的冰塊的量都是夏季所用的三倍。

這些冰塊融化的水長時間存在,會使冰窖中其他的冰塊兒加速融化,爲了將這部分水排出去,冰窖中的排水系統做得非常的完善,

比如雍城凌陰遺址中,排水就有5道槽門,與之相連的是外面的白起河,可以將冰水引入河中,但也有將凌陰底部挖井來進行排水的。

在古代,古人們沒有冰箱是否可以吃到冷飲呢? 第2張

古人對使用冰塊非常的講究,一般冬天藏冰三伏天取冰在取冰之後,首先要祭祀供奉的就是自家的祖先,這個叫做"薦新",和我們現在吃年夜飯首先第1碗要給自家神龕或祖先那樣,剩下的步驟就是取冰之後用作夏日用冰了,通常情況下,冰的作用是消暑和保鮮。當冰塊被取出來之後,就有另一種專門的容器來使用這個兵器,這個容器就叫冰鑑。當然,這個時候冰塊兒也不僅僅侷限於保鮮食物,還可以用來保鮮屍體,根據古禮,天子下葬的話,是要足足等上7個月之後,諸侯要5個月,自然狀態下,早就不成樣子了。

因此,爲了防止、或者說減緩屍體腐爛,冰塊的保鮮作用也就顯現了出來。當夏天過去,冰塊被用完了之後,這個時候的凌人又有了一個新的工作,就是將凌陰沖洗乾淨,等到冬天和麪上結冰了之後再存冰。

隨着宮廷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冰窖也逐漸增多,到了清朝時期,光是北方的官方冰窖就有20餘座,存冰量可以達到20萬塊以上。由於夏天用冰量實在太過龐大,即便有這麼多的官方冰窖也依然出現了冰塊不足的困境,於是,私家藏冰的冰商也就出現了。

等到了清朝時期,冰窖就分成了三種類型,官窖、府窖和民窖三種,民窖一般是由商民設立專,專門用於商業經營。

冰的趣味兒二三事

有了冰塊之後,古人的夏天生活質量就節節攀升,用冰鑑不可可以製冷還可以保存食品,雙管齊下,在夏天同時滿足了涼爽和飲用冷飲的舒適和快樂。

進入到漢代,古人用冰就更加講究了,皇宮中一般都設清涼殿,店中有多重的降溫裝置,玉石爲牀,玉盤盛冰,並且還有僕人在旁邊扇着竹扇,殿中清涼無比,在此時吟唱歌謠,品嚐時令瓜果,簡直是快樂加倍。

唐宋以後,皇帝們的空調房就越建越高級,除了放冰塊之外還增加了扇車,水的作用轉動扇葉,扇帶涼水吹更涼,更加涼爽,再在室內擺幾百盆鮮花,同時滿足了觸感、視覺和嗅覺,無異於人間仙境,怎一個爽字了得?

冰,除了它本身的價值還被古人們玩出了許多的趣味,你以爲你是開空調蓋被子的第一人嗎?不,子馮堪稱先驅者。

在古代,古人們沒有冰箱是否可以吃到冷飲呢? 第3張

根據《左傳》記載,在公元前552年的時候,楚國國君想讓楚國士大夫子馮繼任令尹的職位。在薳子馮徵求過好友的意見之後,便覺得非常的不妥,因爲國君年輕勢力較弱,在這種情況下掌管國家朝政,難度非常大,於是他就用裝病來推辭。

那個時候正值三伏天氣,他就在家裏挖了個地窖,放上冰,冷水澆身,將自己生生的弄成了重感冒,然後身穿棉衣、皮袍,躺在牀上幾天,水米不進,御醫經過診斷之後發現他瘦弱到了極點,於是楚康王無奈,只好另委他人。

可以說,馮裝病的成本非常大,因爲在唐朝之前,冰塊兒可以說是個稀罕物件兒,價格極其昂貴,每個大臣都會在皇帝賜冰的時候感到非常榮幸,就連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得到皇帝賜冰的時候,就樂呵呵的記錄下來,感恩不已。

對於馮來說他裝病,用了這麼多塊冰,真土豪也。

有用冰塊兒裝病的,自然也有用冰塊治病的,比如文前所說的宋徽宗腹痛難忍,用冰煎藥服用治病。說到底,宋徽宗的這個病都是吃惹的禍,因爲宋代的冰製品簡直是五花八門,什麼冰糖冰雪冰原子、雪泡豆兒水、血泡梅花酒、冰雪涼水荔枝等,光聽這些名字就知道一定是冰冰涼涼,清清爽爽的,在三伏天氣又怎麼能不讓它們一步到胃呢?

並且,在元朝的時候,商人們又在冷飲中加入了果漿和牛奶,堪稱冰激凌的先河,再加上冰塊保鮮價值,人們打海鮮也能夠運送得更遠、保存的更久。冰,是深情的代名詞在那個冰塊兒極難獲得的年代,送冰塊也被賦予了其他的價值。皇帝們用賞賜冰的方式來拉攏大臣們,顯示皇恩浩蕩,並且級別低的官員是不能夠獲得冰的,除非他人送。如果這個時候,有誰送禮送冰的話那可是極爲可貴的。

北宋時期的歐陽修就經常送冰給同僚梅堯臣,他的饋贈就是出於友情,二人長達30多年的友誼,二人心心相印,不離不棄,在道義事業互相支持,堪稱黃金搭檔,隨着官員級別的不斷升高,歐陽修對梅堯臣送的冰塊也越來越多。

在古代,古人們沒有冰箱是否可以吃到冷飲呢? 第4張

梅堯臣本人仕途極爲坎坷,官職也很低,如果不是歐陽修常年給他送冰塊兒的話,按他的職位是享受不到的,並且

歐陽修本人還十分的善解人意,經常以自己不怕熱爲藉口,只爲了讓他安心接受。

在那個年代,有誰不怕熱?又有誰不嫌冰塊兒多呢?梅堯臣自己心中也明白,於是,經常把自己捨不得吃的冰鎮果品回贈歐陽修。正是由於這飽含純粹情義的心,纔會有着冰心玉壺、冰雪聰明這樣的妙詞。

在冷飲事業飛速發展的要數元代時期,在冷飲中加入蜂蜜、酥油冰凍使用。並且記載過一種叫做珠子冰的冰激凌,在冬天收集小冰珠,夏天拿出來調以蜜漿,這樣便是一道解暑良品了,

到了明清時期,夏日冷飲更爲普遍,幾乎成了每家每戶餐桌上必備的解暑神器,隨處可見,挑着冷飲擔子的小販,只需要幾分錢就可以買到很大一塊。

連民間都能這樣隨心所欲的用冰,自然用冰量是非常龐大的,所以在冬季的時候就需要大量的採冰工人,在清朝時期採編工人的管理制度非常嚴格,在招來的壯丁複審合格會發放腰牌,再拉到採冰場鑿冰,如有違反規定,輕則體罰重則法辦。

那個時期也有許多非常有名的冷飲,比如冰鎮酸梅湯就一直是自慈禧的最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