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遺蹟:牆垣遺蹟證明阿房宮規模的宏大

本文已影響8.81K人 

阿房宮北起今西安市三橋鎮西北之新軍寨、後圍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緣一線,縱長五公里;東以皁河爲界,西迄長安縣小蘇村—紀陽村,橫寬3公里,佔地約十五平方公里。

阿房宮遺址遺址坐落在龍首原往西南延伸的臺地上,海拔高度394.2—401.4米。建築遺址密集區,主要分佈在三橋鎮以南。在這一區間內,至今保留的地面夯土基址還有20餘處,其中以阿房宮前殿遺址爲最大,又以阿房村和紀陽寨兩地的臺基最爲稠密。建築用的筒瓦、板瓦、瓦當、鋪地磚、圓形和五角形陶質水道、漏斗、原石柱礎等遺物隨處可見。

阿房“阿房”,即“阿城”。位於阿房宮前殿夯土臺基之上,是前殿及其附屬建築的外垣,先於前殿而施工。當阿房前殿的臺基夯築起來之後,首先就在北邊和東西兩邊緣之上築起圍牆。隨後,寬厚結實的北垣就成了建“阿房”的基礎。在今阿房宮前殿遺址西端,有村莊名曰“大古城”、“小古城”。其所處位置,表明“阿城”在“前殿”之外、“阿房宮”之內。

阿房阿城之所以“三面有牆,南面無牆”,同施工技巧和政治形勢有關。從工程學而言,合理安排、提高時效是一條重要的原則。築“阿城”本爲設計的內容之一,先三面圍牆,既是“阿房”的前一道工序,也便於現場的管理。“南面無牆”,在於留出人員、材料等進出的通道。當“阿房前殿”建起、門闕完工,再築南牆閉合。可惜秦末亂世,形格勢禁,阿房宮工程被迫廢棄,自然沒有南牆。20世紀50年代,當地農民在殿址北部取土,曾挖出雲紋瓦當、板瓦、殘磚、石柱礎及陶水管道等建築遺物。考古工作者也多次踏查,看到同樣的情況,說明前殿基址上的北部原來有建築物存在。考古隊在臺基的東、北、西三面邊緣上鑽探,發現了牆垣遺蹟,證實了“阿城”的歷史存在。

阿房宮遺蹟:牆垣遺蹟證明阿房宮規模的宏大

前殿

現存一座巨大的長方形夯土臺基,西起西安市長安區紀陽鄉古城村,東至巨家莊,經探測實際長度爲1320米,寬420米,最高處高約7—9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夯土建築臺基[15] 。阿房宮前殿相當於三分二的故宮總面積,199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阿房宮進行了調查和認可,將其認定爲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 ,認爲阿房宮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奇蹟 ”。

阿房宮前殿遺址作爲一項巨型的系統工程,在施工程序上是把“阿房宮前殿”列入先期工程而首先展開。儘管“前殿”不等於阿房宮,卻是“阿房宮”的主要組成部分,屬於朝宮的重心所在。這種先建宮後築城的作法,似乎是個傳統。如秦孝公“築冀闕,徙都之”,漢長安城也是先建宮後築城的。[5] 前殿東起趙家堡,西至大古城和小古城的,利用龍首塬向西南延伸的餘脈再經夯築而成。藉助地勢,隆起土臺,當地人成爲“郿塢嶺”。最新的鑽探資料顯示,前殿遺址現存地面之上的夯土臺基東西長1119米、南北寬400米。通過鑽探和試掘知,原址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面積達541020平方米。從秦代地面算起,現存夯土臺基最大高度在12米之上。其土質純淨密實,夯層清晰而整齊,層厚7—8釐米,足以看出爲承託大殿而具有很大的荷載能力。

上林苑

2006年03月12日,考古工作者在對陝西阿房宮前殿遺址西面至灃河東岸的大面積調查、勘探基礎上,發掘了上林苑1、2號建築遺址,取得了重要收穫。

上林苑二號遺址遠景上林苑1號建築遺址,位於阿房宮前殿遺址西1150米處,該遺址分爲南、北兩部分。遺址南部爲宮殿區,其夯土臺基已毀壞,現存東西最大長度250米、南北最大寬度45米,面積爲11250平方米;北部爲園林區,因毀壞嚴重,其範圍已無法確定。考古工作者在對遺址南部宮殿區的西部邊緣進行了發掘,出土遺物以磚、板瓦、筒瓦、瓦當等建築材料爲主。遺址建築倒塌堆積層內建築材料中板瓦、筒瓦、瓦當都有被大火燒過的痕跡,此外還有大量被火燒燬的牆皮殘塊出土,這些現象都說明該建築遺址曾經遭遇過很大的火災。上林苑2號建築遺址與1號建築遺址相距僅500米,位於阿房宮前殿遺址西南1200米,是傳說中的“阿房宮烽火臺”遺址。該建築分爲兩部分,上部爲建築,下部爲夯土臺基。遺址毀壞嚴重,遺存的出土表明該建築應爲高臺多層建築。

上林苑四號遺址現存的夯土臺上林苑遺址還發掘面積440平方米,一條20米長蜿蜒壯觀的漢代地下排水管道。離漢代地下排水管道東邊幾米遠,考古人員發現了一處戰國秦時期牆基遺址。牆基遺址南北長近40米,寬約3.5米,高1.5米。考古人員在厚大的牆基西側發現,牆裏面還穿過一條排水管道。牆基遺址東邊約百米遠一個高大的夯土臺基,正是上林苑一號遺址——紀陽寨遺址所在地。

宮殿羣阿房宮前殿遺址東500米處,有一座高大的土臺,周長約310米,高約20米,當地人稱其爲“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宮遺址內最顯著的建築遺蹟之一 。2006年12月18日,經過對阿房宮前殿遺址東側30多平方公里近一年的考古調查、勘探與部分發掘,考古學家發現,傳說的秦始皇上天台遺址實際上是戰國秦時期營建的上林苑中的一處宮殿建築羣。

上天台遺址考古人員對高臺建築南面坡進行了解剖式發掘,以其爲核心,東面、西面、北面均發現附屬建築,地下則發現了多處由陶水管道鋪就的排水設施。高臺建築的南面沒有建築遺蹟,但考古工作者在地下約1米處發現有沙層分佈,據此推斷:該處應是古代河道或湖泊,很可能是古人登高臨水的園林景觀。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阿房宮考古隊隊長李毓芳認爲,上天台遺址的核心是一座高臺宮殿建築,下爲夯土臺基,上爲宮殿建築,應是一座可分爲底、中、頂三部的高臺宮殿建築。這與秦都咸陽宮一號宮殿建築遺址的形制基本相同,是較典型的戰國高臺宮殿建築。從考古學角度看,這處遺址是秦國在上林苑建造的一處以高臺建築爲核心的宮殿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