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爲什麼有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說法 這種說法準確嗎

本文已影響2.61W人 

古代爲什麼有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說法,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出門在外,如果被問及“最希望朋友是哪的人”,絕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家鄉人或山東人。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家鄉的依戀,是不言自明的,千古名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爲何在擇友上,山東人可以與我們的“老鄉”睥睨呢?

古代爲什麼有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說法 這種說法準確嗎

其一,山東人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都是豪爽講義氣,肯爲你出頭的。因受孔孟思想的影響,山東人顯得仁厚淳樸,對上級講忠誠,對前輩懷孝敬,對朋友留義氣。再加上山東的文化地理特點就是“一山一水一聖人”,這也是其真實寫照。其二,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老少婦孺幾乎都看過電視或讀過原著,很多人因爲宋江表現出來的山東人獨特的秉性和嫉惡如仇的一種社會責任,留下了山東人大多都豪爽的印象。而豪爽的朋友,不僅對你講義氣,還不拘小節,不會給你帶來太多的困擾,這樣的朋友,自然人人想要。

古代爲什麼有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說法 這種說法準確嗎 第2張

在中國古代,因爲孔孟在齊魯大地開創了儒家思想,齊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成爲了後世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齊魯大地也就成了天下人的典範。如果在山東境內出現了腐敗貪污現象,這就意味着王朝已經是岌岌可危,山東出現造反的現象,也就說明是時候改朝換代了,在歷史上山東省成爲了王朝的“風向標”。

山東人最講究的還是“仁義”二字——敬天地,忠國君,孝父母,尊老師。山東的亂世是爲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山東人的亂並不是爲了自己,爲的是天下,所以,每當封建王朝瀕臨崩塌時,東山人民是最先起義的,但山東省在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皇帝。比如春秋末期的柳下跖奴隸大起義;王莽篡漢時期的赤眉軍起義;隋末時期的瓦崗寨起義;唐朝時期的黃巢起義;宋朝時的梁山泊起義等。

古代爲什麼有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說法 這種說法準確嗎 第3張

在《水滸傳》中,宋江的起義軍隊伍如此浩大,可以隨便戰勝任何一支隊伍,包括大宋的兵役,但是宋江在那時候,從未想過當皇帝,而是一心一意爲朝廷招納官人,這就是山東人的性格,豪情壯志和國家情懷,並且打着“替天行道”的旗號。山東人雖然忠君,但不盲目尊崇,古時一句:犯我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這體現了山東人的豪情壯志與國家情懷。忠君保國是不可缺少的精神,但如果一個王朝過度欺壓百姓,荼毒天下,山東人就會反抗,推翻當時昏庸的統治者,山東一直以來都有歷史推動者的身份,所以古代有了“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這句話了,充分體現了山東人的歷史重要性。

古代爲什麼有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說法 這種說法準確嗎 第4張

如果山東地區沒有發生動亂,這就足以說明中原王朝還是能夠讓人接受的,還是值得我們擁護和愛戴的。可是,若是連以“忠誠”著稱的山東人民都揭竿而起,帶頭造反,充分說明當時的王朝已經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這就好比,在一場戰爭中,領導者最信任的親信都選擇背叛,那麼他本身必定是存在極大問題的,並且不戰則已,此戰必敗。

古代爲什麼有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說法 這種說法準確嗎 第5張

山東省除了儒家思想在影響着齊魯大地,“一水”也一直在影響齊魯大地。我們在讀史料時會發現,“治水”是每個朝代都要做的,而這 “一水”指的就是黃河。黃河的泛濫往往也是起義的原因之一,當然,影響力最大的仍然是齊魯文化。歷史上山東地區的名士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多的,杜甫曾留下一幅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如儒聖孔子、亞聖孟子、兵聖孫子、先聖左丘明、齊國姜太公、鄒衍等等,都是在齊魯文化薰陶下涌現的傑出代表。

古代爲什麼有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說法 這種說法準確嗎 第6張

不管是山東人嫉惡如仇的性格也好,還是山東人超強的行動力也罷,亦或是齊魯文化教化人立德、立功、立言,要爲國家、民族作貢獻,爲黎民百姓謀福利,這些都讓山東人在歷史上的色彩越發的飽滿。所以在歷史上連“齊魯老師”都率先起義造反,這就足以說明中原王朝的昏庸無能,所以說“山東不反,中原不滅”,這是思想文化的影響力,影響了齊魯大地上千年的思想發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