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爲何會恢復殉葬制度?原因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1.01W人 

朱元璋在歷史上是位傑出的皇帝,是他帶領着手下滅了元朝,建立了明朝。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頗受爭議的年代,褒揚它,是因了許多元素,或是其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的年代,或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訓》裏爲後代子孫定的那些規矩頗有帝王之範:“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又或是明代文學的繁榮昌盛,四大名著中有三部都出自明朝;而批判它,蓋多是因爲明代帝王的殘暴,其中,將原本沉寂多年的殉葬制度復辟這一政策行爲,最是受人詬病。

朱元璋爲何會恢復殉葬制度?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殉葬制度最早源於殷商時期,人們認爲人死後靈魂會前往另一片淨土,因此當時的奴隸主便要求死後需要有奴隸相隨,以便其在另一個世界裏差遣,這樣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秦代,到了兩漢時期,殉葬的傳統逐漸被陪葬制度所取代,所謂陪葬,即讓皇帝指定的皇族貴戚在死後陵墓安葬在皇陵附近,起看守的作用。

可見,隨着古代文明的發展變遷,人們逐漸意識到殉葬制度在人道主義上的殘酷性,於是逐漸將這種制度棄置不用了,但爲什麼到了朱元璋手裏,又開始恢復了這個制度呢?

這都是因爲朱標的死。

朱標是朱元璋極爲器重的兒子,性格仁厚,好讀書,對儒家經典身體力行,與兄弟們相處和睦友愛,朱元璋對其精心栽培多年,已然爲他立了儲君之位,待自己百年後將天下傳予給他,可惜天妒英才,朱標還未等到父親退位便因感染風寒猝然而逝。

可以想象朱元璋內心的悲慼,自己的親骨肉,半生的心血,都付之東流,這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楚,他怎能獨自嚥下,爲了慰藉自己空虛悲痛的靈魂,便將這種苦楚的發泄目標轉移至朱標的妃嬪身上

朱元璋臨終之前,叫來了孫子朱允炆,交代了自己的這一遺願:除了自己生前侍寢的一衆妃嬪宮女要陪葬外,還點名了要朱標身旁的妃子一同殉葬。

朱元璋爲何會恢復殉葬制度?原因是什麼? 第2張

聖命本就難違,更何況這還是先祖駕崩前的遺詔,朱允炆縱有千般萬般不忍,也只好作罷,這殉葬制重見天日的先例一開,其後代便爭相效仿,於是,便有了《廿二史札記》的這一段記錄:

“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宗、宣宗皆然。”

明太祖這轟轟烈烈的喪禮轉眼過去多年,再回首已然是永樂朱棣在位的時期了,竟傳出了一件關於當年陪葬人員的奇聞:有一個陪葬的妃子還活着。

經過一番調查,妃子如實招供了,她是朱標生前宮裏的人,赴殉葬之地時趁亂出逃了,出逃時被一個士兵當場抓獲,她苦苦哀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她的一番情深意切的肺腑之言打動了那個士兵,便答應放她離開,後來那個妃子感激於士兵的出手相助,自己剛好又無依無靠,便改名換姓,委身於那個士兵,二人成了夫妻,後來還育有一個孩子。

朱棣聽罷,感慨良久,便以事情已過去多年的藉口,對這事情不予追究。

這段故事,後來流入了民間,口口相傳,成了一段千載難逢的奇聞軼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