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中的南甜北鹹是怎麼形成的?

本文已影響1.83W人 

南甜北鹹是中國飲食文化中存在的一種地域性口味差異。客觀來說長江以南的地域偏愛甜味,糖是南方人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而黃河以北則偏向鹹味,做菜時常常放很多鹽和醬油,有些菜餚反而太過重口,失去了食材原有的本味。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南甜北鹹的現象呢?

飲食文化中的南甜北鹹是怎麼形成的?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講究原料質地優良,調味講求鹹鮮純正,突出本味,並且精於火候控制,有「食在中國,火在山東」之稱。魯菜是北鹹口味的代表,也是北方爲數不多的地方風味菜系。

飲食文化中的南甜北鹹是怎麼形成的? 第2張

北鹹形成的原因很簡單,北方冬季寒冷,在古代北方冬季缺少過冬的蔬菜,以最典型的東北爲例,人們在冬季來臨前會囤積酸菜、製作香腸、臘魚以備過冬,這樣的飲食沒有大量的食鹽支撐是不可能實現的。加上北方受遊牧民族影響較深,日常肉食較多,最能體現肉類鮮美的就是食鹽,受此影響的北方菜式大多口味較鹹。

菜和浙菜是典型的江浙菜系,江浙人將甜味美食發揮到了極致。在其它的菜系裏,甜味可能只是可有可無的點綴,然而在蘇菜和浙菜中甜味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蘇菜和浙菜注重濃油赤醬,對於不習慣吃甜的北方人來說,江浙菜系的甜膩令人無法接受。

南甜其實是南方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導致的,古代產糖主要依賴甘蔗,而甘蔗這種作物主要種植在南方,加上古代交通運輸極爲不便,南方的蔗糖很難在北方普及,所以南方人善於用糖,而古代北方人對於糖的運用遠遜於南方。

飲食文化中的南甜北鹹是怎麼形成的? 第3張

宋朝是中國飲食進化最快速的一個時期,南方人對於甜味的運用已經相當考究,各種甜味點心紛紛出現,加上南方人口激增,商業發達,一時間甜味成了中國飲食的一個趨勢。這股趨勢從宋朝一直延續到明清,即使到了現代依然沒有改變。

南方甜味流行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從漢朝開始中國曆世歷代對於食鹽的管控十分嚴格,食鹽被奉爲國之大寶,是古代國家經濟的支柱之一。民間可以隨意發掘蔗糖的價值,卻無法隨意運用食鹽,如此一來,便宜的蔗糖在南方壓倒昂貴的食鹽就是一個必然了。

不過北鹹是當之無愧,南甜卻有些名不副實。準確的說,南方是善於用糖、精於用糖,但對於鹽的運用同樣精妙。在相對富裕的江浙、四川地區,他們不但產鹽、管鹽,也擅於用鹽製作菜餚,川菜百菜百味,正是由鹽幫菜與會館菜交相呼應而形成的。南方菜式大多甜鹹得宜,比起飲食相對匱乏的北方要顯得精緻許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